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曾經說過:“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,讓我們通向新知識。”喜歡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內心充滿了好奇與求知的欲望,在求知欲的驅使下,這些孩子更加熱衷于學習與求解。學習的主動性更強,而注意力也更集中。可以說,不良的思考習慣是孩子
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,思考習慣良好就等于給孩子的能力安上了“驅動器”,在“未知”的驅動下,孩子必然能成為一個注意力集中,優秀而杰出的人才。反之,不良的思考習慣則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。
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,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依賴性比較強的弱點,這不僅表現在生活方面,也表現在學習方面,他們僅僅滿足于別人會怎么講,給他什么答案,而不是自己思考,然后得到答案。一般來說,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。
(1)跟孩子的生活作風有關系,懶惰是他們不愛動腦的誘因。有些孩子從小養成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的習慣,上學以后,習慣于家長陪讀,學習時懶得思考,遇到問題總希望父母給自己解出答案。如此懶散的態度,怎么可能激發動腦思考的欲望呢?
(2)知識缺乏。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積累,孩子并不懂得該如何下手思考問題,于是腦中就有很多的“未知”但沒有“求解”的習慣和愿望。久了,就養成了一種思維慣性。
(3)家長的“幫扶”過度,造成孩子不愛思考。孩子在學校遇到一點點小問題,就想求助于別人,這時候,很多家長往往怕讓孩子思考太費事。就索性替代孩子思考了。更有甚者,一些家長在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時,索性就幫孩子把答案寫上了。
(4)孩子自身貪玩,怕思考。思考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,有一些貪玩的孩子,心里老想著精彩的動畫片、激動人心的游戲,所以他是沒有心情花時間思考的。遇到問題,不是丟在那里不管,就是隨便抄抄了事,又或者叫家長代勞。
因此,要想改變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不愛動腦的不良習慣,家長應從自身出發,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。先找出孩子不良思考習慣的原因,然后再使用對應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思考習慣,從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。